经验贴 | 徐申: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福建引进生项目经验分享
编者按
未名湖是一片汪洋,每个人都会在这里邂逅更优秀的自己,关注那些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着榜样意义的前辈,从他们的故事中学习人生的选择和人格的魅力,在对话中体会北大人的力量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从本期起,经验贴栏目将采访来自北大法学院2020届毕业生中优秀的师兄师姐,一起倾听他们对燕园光景的感悟,探求择业路上的心路历程。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北京大学法学院优秀的毕业生代表——徐申,来和我们谈谈自己毕业以来的工作感悟,分享一下他求职过程中的经验与收获。徐申是北京大学法学院2017级法律硕士(国际法方向),现就任于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虽然现在在工作中处理基层问题游刃有余,但是当初也曾经历过艰难的摸索探寻。在此文中,我们从陷入毕业迷茫期时如何进行择业规划、就业后的工作感悟以及在求学和就业过程中怎样诠释北大法学院学子这个身份这三个方面和他探讨了一些问题,他也给出了许多感想和建议,并对很多法学院学子在求学和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困惑进行解答,给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指导:通过“试错”排除“不合适选项”、在实习和学习两者中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对于工作的四个必须:“明确方向”、“面对基层”、“公仆意识”、“调整心态”、人际交往中的两个法宝:虚心求教和入乡随俗、辩证看待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和自己妥协专注自身。答学习方式之疑、解工作难找之惑,希望每位读者看了能有所启发和收获。
人物介绍
徐申,北京大学法学院2017级法律硕士,国际法方向,在校期间曾担任北京大学法律硕士联合会主席,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毕业后加入福建省2020年党政类引进生,目前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里心镇挂职科技副镇长。
Part1 择业规划
Q1
请问师兄作为法联的主席在法联的工作中有什么收获呢?在学校中是如何为之后的选调生工作进行规划和准备的呢?
首先,对于计划作为选调生或公务员的同学而言,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是非常必要的。我一入学便根据对未来的规划,加入了北京大学法律硕士联合会(以下简称“法联”)。在法联的学生工作经历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为现在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同学们也要努力平衡学习和社团的工作,不断夯实自己。我的专业方向是国际法,平时面临着很多作业,也需要阅读很多文献。但同时,因为白天需要处理很多法联的工作,所以我更多是选择在晚上来挤出时间学习,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
其次,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公务员系统里,尤其是行政系统里,最容易使你发光发亮的就是文笔水平。当你做了一份工作,或者需要口头汇报,或者需要通过文字汇报,良好的文笔可以使你的工作汇报更为条理清晰。至于如何提升文字功底?我建议要坚持积累与实践相结合。大家可以通过阅读人民日报或者党媒上的文章,不断进行积累和输入,同时加以实践的输出,可以每周或者每个月安排一定的任务,也可以对人民日报上的征稿、专栏进行投递。另外也要注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在工作中,进行口头汇报工作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必须非常简洁、凝练地把自己做了哪些工作,在短短的两三分钟内表达明白、清楚。
再次,要通过实习不断“试错”,以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对于法学生而言,传统的就业主要分为四个方向:第一个是券商、投行等金融领域;第二个是律所;第三个是企业法务;第四个则是体制内的公务员。在学校期间,我尝试了很多次实习,其中既有体制内的实习,也有体制外的实习。在体制外,我尝试了律所的工作,但结合自身的特点、经过认真考虑,我将实习的工作重点转移在了体制内的工作尝试上。而体制内的工作包括了很多类型,一种是公检法这类司法系统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行政系统的工作,比如我当时就在北京第三中院民二庭实习,而这段实习经历的确给我留下了印象的深刻,让我在了解法院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明晰自己的职业选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实习可以对一个行业进行不断的了解,排除“不适合”的选项。我的第二份体制内的实习是在天津市南开区的组织部,这次实习经历对我意义非凡,它让我真正地感受了体制是如何运行的。虽然当时是在机关工作,与我目前所在的基层工作有很多差别,但是这段实习体验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从事体制内工作的信念。
最后,要认真对待考试,切勿眼高手低。在求职过程中,我由于懈怠以及错误认识导致最后丢失了许多选择的空间,也同时浪费了很多求职的机会,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真切地希望师弟师妹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要稳扎稳打。同时公务员考试需要充分的准备,不能认为考试随机性很大,就佛系对待了,绝对不能有一刻松懈。
Q2
如果实习和学习产生了冲突,您觉得我们应该怎么选择?
首先,要合理安排实习的时间。我觉得低年级同学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校内功课的学习上,实习的时间是肯定有的,但是应该更多的放在诸如寒假、暑假这样的假期里。实习不仅要注重技能上的学习和训练,而且要更多地去感受这份工作是不是能够给你带来自豪感、成就感或者认同感。
其次,当你经过多段实习的积累之后,如果已经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基本的确定,就需要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比如有的同学决定去律所工作,而其往往需要有大量的实习经验,那就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律所的实习准备中;像公务员以及公司企业法务部门,更多的还是需要在学校不断锤炼自己。
Q3
那您在择业选择上有没有过一些纠结和摇摆?
我有三次在择业上的纠结:
第一次是在研二,国际法能够经受较为严格的学术训练,可以确认自己是否适合继续走学术这条道路。但后来经历了一下学术的“洗礼”,我发现确实自己可能不大适合继续在学术上有所深造,这是在学习和工作之间进行的第一次抉择。
第二次纠结是在法院实习的过程中。是否要在法院工作其实是让我难以抉择的,任何工作都有双面性。法院的工作特点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在体制内比较稳定,另一方面是专业性较强。对于我而言,我其实特别想去比较稳定的体制内工作,但同时我并不很擅长做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法律,因为非法本法律硕士跟法本法律硕士相比,专业性会偏弱一点。但同时我又很喜欢法院的氛围、工作环境很好,比如我实习的民二庭,大家每天都在其乐融融的状态里工作,这对我很是吸引。所以我当时也很纠结,究竟要不要选择法院作为职业发展的方向。最后想了想,我本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与人沟通方面,而我这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在法院的工作中体现不出来,所以我最后也就没有在法院这条路上投入过多的精力。
第三次纠结就是在毕业季的求职过程中,纠结的其实并不是主观上面临的工作选择,而是一种被动选择的纠结,因为就算你选择进入公务员序列,也是要经过考试的,成绩的高低需要使你在岗位选择上投入大量的心思,我当时就面临着这样的境遇。
Q4
请问您在求职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求职当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我觉得不能说是困难,而是自己一个心理的预期没有达到。现在研三的同学也正处在求职季,我觉得求职的压力更多的是所期望的岗位与实际匹配的岗位存在一些落差。
目前求职压力普遍很大,我们又是北大的学子,处于中国最高学府,所以就会追求每个领域里排名前列的工作岗位,但是往往有些工作并不那么看重清华北大的招牌。有些工作会选择更多的人,然后进行竞争,当你竞争不上,尤其是经常性的被其他学校的学生淘汰的时候,你就会产生自我怀疑,感觉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有些单位甚至连简历都不会给过。这可能是我当时求职过程中最大的一个挫折,也是求职过程中最大的一个感触。
Part2 工作感悟
Q1
您觉得您现在从事的职业是否是内心中最理想的一个职业呢?或者说达到了内心的预期?
首先,基层工作是十分忙碌的,比如我们最近承担了创省级文明县城的政治任务,便经常会遇到加班,早上七点就又要去镇上的集市维持秩序,双休取消也是经常的事情,但总体来讲基层的工作是充实,能够带能满足感和成就感的。其次,相对其他工作,我目前的工作是自己最认可的一份工作。当然基层工作的琐碎也曾给我带来一些烦恼,但是在工作的实践中,我也逐渐发现了其中的酸甜苦乐。最后,既然选择了公务员这份工作,尤其是选调生,我便决定要一直走下去。
Q2
那您觉得您在工作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想分享的吗?
第一点,明确方向。明确自己是想直接去机关,还是要扎根基层。机关跟基层的区别很大的,因此我建议有想在体制内发展的同学都可以去基层实习、历练一下,因为与机关的部门和部门之间上令下达不同,在基层需要与大量的人打交道,而且需要对当地的风俗民情、人文环境有所了解,同学们可以在实习中不断找寻自我。
第二点,面对基层。在基层需要想出相应的开展群众工作的办法,这种能力是非常必须的。基层的工作是很有成就感的,面对群众、熟悉群众,你的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会会获得群众的认可。因此我认为扎根基层,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第三点,公仆意识。要认清自己是不是想做公职人员。成为一个“人民公仆”的前提就是不怕琐碎。公务员的工作永远都不是表面上那么高大上,很多是微小、细碎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会像是在学校里学习,读几篇文章,做几个pre,写几篇paper就能顺利过关的。比如创城工作,虽然并不困难,但却非常重要,这就是基层工作任务的一个常态。学会接受这种“常态”,才能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第四点,调整心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要在心理上接受自己是一个学习者,面对各种工作和困难,不要排斥,要学会接受,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快地成长,更快地融入基层。
Q3
您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
我现在就职于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由于这个村地理位置特殊,位于闽江源头,所以政府非常注重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政策也比较严格。村里的牛蛙养殖事业虽然能给农户带来收益,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按照当时的规定,一方面我们需要承担牛蛙处理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会遭到农户激烈的反对,这便使我们处理起来进退两难。
其实我觉得这就是基层工作开展最真实的写照。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我们向上争取更多的整改时间,另一反面多次和农户进行交涉沟通,利用养殖户的亲戚朋友做其思想工作,最后按期整改完毕。
Q4
您觉得在工作中和同事、领导相处,有什么需要要注意的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次我给一个村长打电话,说我是刚来的徐副镇长,有件事情想拜托他帮忙,但我旁边的副书记提示我说,和陈书记聊天的时候,应当用更加谦虚的姿态去沟通,职级并不重要,作为后辈自称小徐就好。这也让我认识到在体制内与人交往要学会放低姿态。
第一点,不要觉得自己是一个北大毕业的学生,就有所不同,更重要的应该是学会尊重他人,尤其是对于有着丰富经验和历练的村干部、前辈们要虚心求教。
第二点,要为人随和,入乡随俗,跟地方“打成一片”,很多时候在不触犯原则跟底线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尝试融入一方文化与习惯,这样也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Q5
那么从您参加工作到现在有什么收获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我觉得北大学生多多少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会带有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理想主义者固然好,但是当真正深入基层之后,学会做一个坚持实用主义的理想主义者可能会更好。实用主义注重技术,也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空喊从法律、按规范怎么做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解决了问题之后,哪怕不按遵循先例也是可以的,所以要坚持实用主义。但是坚持实用主义也并不意味着要忘记我们的理想主义。在坚持实用主义的同时又跳出实用主义,去看待这些问题。面对辛苦的工作,我们不能一味喊苦喊累,重要的是要学会总结反思。是不是工作方法除了问题,和群众打交道需要注意什么,诸如此类都是我们要继续思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把这些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炼出来,形成一下自己的看法,最好能形成文字意见。这样以文章的形式,以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思考记录表达出来。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又需要理想主义作为自己内心的支撑 。
Part3 体悟建议
Q1
您觉得在北大这么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有没有哪些时刻会焦虑或者迷茫?是否可以对于现在正处在焦虑状态的同学提一些建议或者意见呢?
焦虑肯定是会有的,因为在任何方面总有比你优秀的人,有的同学学习好,有的同学学生工作做的非常出色,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会受到冲击和压力但是要学着和自己妥协,要专注于自身,当习惯了、接受了也就不会非常的焦虑迷茫了。
我觉得面对焦虑要学会自我调节,焦虑最终还是源于自己。想要的太多,得到的太少,才会产生焦虑情绪。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学会和自己妥协,多看看自己现在拥有的。比如能够有机会在北大求学深造,这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就是梦寐以求的梦想,不要只一味地把自己跟最优秀的人去对比,将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
Q2
徐师兄为我们分享了很多自己的经历,那您有没有自己的人生经验或者座右铭之类的想要分享给师弟师妹?
第一个是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珍惜,享受校园的生活。工作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校园生活还是非常非常美好的,所以要学会珍惜,要学会享受,更多的时间不要放在焦虑上,而要好好充实一下自己的校园生活。
第二个是要做好合理科学的职业规划。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都想要兼顾的结果可能就是都收效甚微 ,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 。
第三个就是要做一个坚持实用主义的理想主义者。实用主义就是我们要去解决问题,理想主义就是永远不忘伟大的家国情怀 ,知道我们为什么出发,以此来获得精神上的鼓励和动力。
Q3
那在最后徐师兄能不能分享一下,您觉得作为一个北大人,我们走上社会上以后,如何来展现北大人的精神,为社会发挥自己的价值?
第一就是忘记北大人的身份。因为你到了社会当中去,北大人的身份可能会是一种优势但也会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要学会忘记自己北大人的身份,忘记压力,才能轻装前行。
第二个是记住北大人的身份。虽然说不能保证我们每个工作都做的好,但是每项工作都要用心对待,尽力去完成,不留遗憾,至于最后的结果不用太过于执着。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你自己的个体代表的就是北大,但我觉得给北大是由无数个个体来代表的,并不是说我这份工作没有完成出色,就是给北大抹黑,只要自己用心、尽力完成了,就是好的。因此记住自己是北大人的身份,并用心完成各项工作,我觉得就可以了。
采访:黄超
文字:赖晗语、刘欣源
排版:吴仁浩
修改:吴笑铭、刘传泰
编辑:梁宏懿
经验贴召集令
法学院就业办公室微信公众平台“pkulawjob”现在面向各位毕业生同学征集经验贴。如果你在求职、升学、实习等过程中,有想和大家分享的经验、感悟、方法技巧,欢迎你向我们投稿,我们会择优在平台上进行推送。
往期经验贴可以点击公众号的“你是学生”栏目-经验贴汇总进行查看。
来稿请发送至就业办公邮pkulawjob@yeah.net,邮件请以“经验贴+姓名”命名,经验贴一经选用,将有纪念品相赠。